俾唔俾得起?
Can you affort it?
我們是影行者,一些帶著影像和藝術來修行的人。
我們相信,藝術是有關個人與群體之關係的創意表述,所以,我們致力於:把藝術還給人民,把人民還給藝術。
在影像藝術普及化的大前題下,我們的工作主要分為三個範疇:社會紀錄片創作、各種影像創作與解讀工作坊、把觀眾帶回現場的放映活動。
過去十多年,我們的成員與義工,都有參與多項與土地規劃民主化的運動,除了自己拍,也希望街坊也參與拍攝、製作。
We, v-artivist, are the ones who practise through art and video.
We believe that art is a creative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groups/communities. Therefore, we are committed to: To bring art back to the people, and to let people return to art.
Under the main focus of popularization of art, our work is mainly divided into 3 categories: social documentary production; image-based creative and analytical workshop; and screening (together with the audience) back to the scene.
In the past ten years, together with a group of volunteers, we have been committed to the democratizing of various land-planning movements. We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filming, and hope to engage residents in the filming and production process.
影行者 v-artivist
今次展出的是有關舊區重建的經歷,在我們心上銘刻的痕跡。展覽會放映舊區重建影片,包括重建街坊何國強與影行者共同製作的短片《以人為吃》和《市建哲學:慳與賺》,亦會同時展出由H15關注組和順寧道重建關注組借出的行動橫額。
何國強曾在順寧道居住了五十年,舊居現已被市區重建局夷為平地,而對面的重建地盤,則成了今時今日千五萬一單位的豪宅喜雅。在順寧道重建期間,何國強參與了關注組,積極關注區內街坊權益。抗爭期間,他也多次參與舉辦各種相關的文化活動,如「深水埗十五分鐘生活圈」導賞團、天台文化節等等。
胡家偉剛完成了大學課程,現時為兼任研究助理,同時是數個居民互助的重建關注組的義工,與影行者共同製作影片《未存在的故鄉.第一部》、《只隔一江水》。
《未存在的故鄉》是一系列有關基層與邊境的影片,這次放映的是第一部。資本全球化,不斷唱好跨國的自由流動和聯繫,宣稱我們已活在沒有疆界的世界裡,但現實上,所謂的自由流動只是有利資本累積的流動,基層的流動卻總是困難重重、死傷難計。族群矛盾,更因一條條無形、有形的邊界,不斷促成史上大大小小的悲劇,可惜,歷史卻仍在世界各處重演又重演,令人望而心酸。 究竟這些現象是怎樣形成的呢?歴史重覆的詛咒有否可能被破解?《未存在的故鄉》的三人,嘗試透過自身和家族的歴史,對照各種小人物跨越邊境的歴史,希望從 中找到,破解詛咒的線索。
《只隔一江水》則呈現近年在香港,圍繞著「移動」和 「本土」的對立展開了十分劇烈的社會爭議,彷彿兩者只可以是相互排斥的身份。《只隔一江水》環繞著近廿年裡首宗掀起爭議的「港人內地所生子女爭取居港權運 動」,在九九年人大釋法後的第十四年,以居港權運動的家長和子女穿越邊界的故事,尋問「人」的立足點。